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传染病,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易导致死亡。5岁以下儿童是易感人群,主要通
过接触病人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的咽喉分泌物、病人疱疹液和粪便等途径感染。
预防要点:
1. 个人预防
①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
②定期对日常用品、家具、地面进行清洁和消毒,多开窗通风,保持良好的家居环境;
③尽量避免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留心观察,一旦儿童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诊;
④儿童患病后应根据医生建议居家隔离或住院隔离治疗,隔离治疗时限为患儿全部症状消失后 1 周,在此期间内患儿应尽量避免外出,不与其他儿童接触;家中如有其他儿童,食宿、玩具和生活用品等应尽量分开,同时密切关注其健康状况。
⑤手足口病疫苗适用6个月至5岁儿童,可预防肠道病毒EV71型所致的手足口病,有效减少重症病例的发生。
2. 托幼机构、早教机构等重点场所防治要点
①严格落实晨检制度,做好因病缺勤及病因追查登记报告工作,发现发热、出疹等症状的学生和幼儿,应立即通知家长尽早送至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②发现发热和出疹病例异常增多应及时报告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
③适当增加日常清洁消毒频次,做好教室、寝室、校车和厕所等重点场所的通风和清洁消毒,每天开窗通风至少1小时;儿童喝水的口杯、毛巾做到专人专用,每天消毒。
④设置充足的洗手水龙头,配备洗手液或肥皂供师生使用,指导儿童正确洗净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