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春,乍暖还寒,气温仍然较低,呼吸道传染病易发。霍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您:注意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感水痘等常见呼吸道传染病、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
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自1月8日调整为“乙类乙管”以来,疫情防控也进入新阶段,但预防新冠仍不容忽视,建议群众继续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1、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特别是加快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符合接种条件的应尽快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降低重症发生风险。
2、加强个人防护。应科学佩戴口罩,注意卫生习惯,勤洗手,常通风,注意咳嗽礼仪,做好居室日常卫生。
3、少聚集。在疫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确需前往应全程佩戴口罩。
4、健康监测。关注家人和自己的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及时就近至发热门诊就诊,就诊过程中请做好个人防护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5、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感染者居家期间,尽可能待在通风较好、相对独立的房间,减少与同住人员近距离接触,如条件允许使用单独的卫生间。避免与同住人员共用餐具、毛巾、床上用品等日常生活用品。感染者非必要不外出,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不参加聚集性活动。如需外出,应全程佩戴N95或KN95口罩。
二、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 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是主要流行季节,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易发生聚集性疫情。重症病例可出现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等多种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1、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2022-2023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指出,医务人员,托幼机构、中小学校师生,养老机构人员,大型活动参加和保障人员,社会服务行业从业人员,60岁及以上老年人,6月龄-5岁儿童,慢性病患者等重点和高风险人群人群要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2、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多通风,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清洁,勤洗手,外出时,最好戴口罩,尽量不到人多拥挤、通风不良以及相对密闭的场所,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
4、增强免疫力。作息规律,注意保暖,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膳食,加强运动,避免过度疲劳。
5、及时就诊。出现流感症状、皮肤斑丘疹等身体不适时,应尽早就医。居家隔离治疗,以免传染他人。
6、如果孩子得了流感,应待体温恢复正常、其他流感样症状消失48小时后或根据医生建议,方可复课。
水痘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瘆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息者是唯一传染源,发病前1-2天至皮疹完全干燥结痂为止均有传染性,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传染性强,冬春季高发。水痘以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瘆、疱疹、痂瘆为特征。
1、接种水痘疫苗。接种水痘疫苗为预防水痘较为有效的措施,在知情、自愿等原则下,建议适龄儿童接种2剂次水痘疫苗。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平时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加强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换衣服、勤剪指甲等。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作息规律,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膳食,加强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
4、尽量少去公共场所。流行期间家长应尽量少带孩子去人群密闭的室内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5、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家长及老师要注重晨检,发现孩子躯干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等情况,立即报告校医并及时去医院就诊;病人需隔离治疗不少于2周,并待全部疱疹干燥结痂后方可解除隔离。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胃肠道疾病,冬春季高发。潜伏期多在 24~48h,最短12h,最长72h。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常在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场所引起暴发。人们通常经过以下途径感染:食用或饮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触摸被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后将手指放入口中、接触病毒感染患者(如照顾患者、与患者分享食物或共用餐具)。
预防要点: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
2、注意个人卫生、饮用水、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及接触污物后要用肥皂及流动的水洗手,把好病从口入关。做好饮用水的管理,饮用水烧开后饮用。制作食物和配餐过程中要佩戴口罩和做好手卫生,注意生熟分开。
3、隔离治疗。一旦出现呕吐、腹泻症状的病人,要立即就医并隔离,诺如病毒感染者患病期至康复后3天内不能准备和加工食物或陪护其他患者。
4、远离呕吐物并消毒处置。及时规范清理患者呕吐物及排泄物,并对患者呕吐物、排泄物进行消毒处理,可用含氯消毒剂,用抹布吸取含有效氯5000-10000mg/l的消毒液覆盖污染物,小心清除干净。被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应及时用含氯漂白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清洗消毒,并立即脱掉和清洗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单等,清洗时应戴上橡胶或一次性手套和口罩,并在清洗后认真洗手。
5、学生健康管理。发现学生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要求患病学生及时回家隔离治疗,并按规范进行消毒处理;一旦出现聚集性发病和突发疫情时,应及时向辖区疾控中心报告,在相关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疫情调查和处置。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传染病,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易导致死亡。5岁以下儿童是易感人群,主要通过接触病人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的咽喉分泌物、病人疱疹液和粪便等途径感染。
1. 个人预防
①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
②定期对日常用品、家具、地面进行清洁和消毒,多开窗通风,保持良好的家居环境;
③尽量避免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留心观察,一旦儿童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诊;
④儿童患病后应根据医生建议居家隔离或住院隔离治疗,隔离治疗时限为患儿全部症状消失后 1 周,在此期间内患儿应尽量避免外出,不与其他儿童接触;家中如有其他儿童,食宿、玩具和生活用品等应尽量分开,同时密切关注其健康状况。
⑤手足口病疫苗适用6个月至5岁儿童,可预防肠道病毒EV71型所致的手足口病,有效减少重症病例的发生。
2. 托幼机构、早教机构等重点场所防治要点
①严格落实晨检制度,做好因病缺勤及病因追查登记报告工作,发现发热、出疹等症状的学生和幼儿,应立即通知家长尽早送至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②发现发热和出疹病例异常增多应及时报告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
③适当增加日常清洁消毒频次,做好教室、寝室、校车和厕所等重点场所的通风和清洁消毒,每天开窗通风至少1小时;儿童喝水的口杯、毛巾做到专人专用,每天消毒。
④设置充足的洗手水龙头,配备洗手液或肥皂供师生使用,指导儿童正确洗净双手。
2月恰值各类学校相继开学,入学后因新感染源的介入、易感人群聚集等原因,将增加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风险,应警惕学校聚集性病例的发生。
预防要点:
1、加强学生常见呼吸道、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教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和生活习惯,提高学生的防病意识。针对有疫苗预防的传染病如流感、手足口病、水痘等,应按相关接种要求及时和全程接种疫苗。
2、学校应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因病缺课登记制度、病愈返校制度、疫情报告、消毒制度等各项防控措施,保持教室、宿舍等的通风换气,密切关注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着重防范呼吸道及肠道传染病聚集性病例和暴发疫情。
3、学校应注意饮水安全,在开学前对供水饮水设施进行卫生检查,对水质进行采样送检,正规机构检测合格方可饮用。
4、应注意食品安全,在开学前对食堂等关键部位进行拉网式排查,不留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