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冯晓霞,女,1970年6月生,六安市霍邱县植保站站长、高级农艺师。冯晓霞40载甘当“庄稼医生”,走遍全县412个行政村,每年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田间地头,年均举办各类现场会、讲座100多场,累计培训农技员、新农民20余万人次,科技示范户1400户。主持实施国家及省市县重大科技项目60余项,主导构建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突破性解决小麦赤霉病、水稻“三虫三病”等重大病虫害防治难题”。获评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安徽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庄稼医生”,这是霍邱县大大小小的农户对冯晓霞和该县植保站所有农艺师的肯定。
1985年,冯晓霞参加植保工作,忙碌在霍邱县的田间地头。“我父亲以前也是一名植保员,我从小就看他为了庄稼忙前忙后,还有丰收后的喜悦无以言表。那时候我就决定,长大之后也要像父亲一样做一个植保人。”冯晓霞说。
在霍邱县植保站的档案室里精心保存着一沓沓厚厚的植保记录,30多年前的记录纸张虽然早已发黄发脆,但这是霍邱县植保工作这么多年取得良好成绩的基础。翻开厚厚的《农田害鼠测报总结》,里面有很多冯晓霞手抄、手绘的记录、图表。“以前植保员基本都是男性,大家吃苦耐劳,但是整理材料并不细致。我那时候白天和前辈们一块下田,搜集病虫草鼠害的情况,学习如何保护庄稼作物;晚上回到站里,就负责整理资料,绘制图表。在我的建议下,把3至5年的病虫草鼠灾害情况合并绘制成一张大表,方便对照查看、研判各种灾害的发生规律。”指着一大张手绘的害鼠密度调查统计表,冯晓霞解释道。
霍邱县是全国知名的产粮大县,常年种植水稻280万亩,小麦、油菜、玉米合计200余万亩,各类农作物病虫害时有发生。守护这片江淮粮仓,是冯晓霞内心坚定的信念。近年来,在她的带领下,霍邱县开展了5处全国农作物病虫疫情田间监测点建设、落实了草地贪夜蛾全国“三区三带”布控县工作、开展了全国第一批蝗灾地面应急站工作、主持了全国鼠害监测点工作等一系列植保防控工作。为霍邱县持续获得粮食生产全国先进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更好地推广农业绿色发展的理念,冯晓霞开设了“植保田间课堂”,在进行田野调查的时候,随时随地和农户进行交流,在田间地头结合当地情况推广新技术。“搞好农业也需要不断学习。现代农业向技术、向机械要产量要效益,我们也需要不断给农民传授新的农业技术,让老农民也能成为‘新农人’。”冯晓霞说。一年里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冯晓霞都在田间地头,每年举办各类现场会、讲座100多场,累计培育农技员、新农人20余万人次。
在群众眼中,冯晓霞是“庄稼医生”,在年轻的同事们眼中,冯晓霞则是热心的“冯大姐”。植保站副站长陈贵告诉记者,冯晓霞不仅在工作中以身作则,在生活上也关心同事们的冷暖。“夏天我们一天到晚都在田里工作,少不了遇到毒虫毒蛇之类的。冯站长心细,给我们每个人都缝制了护袖,纯棉的,一直能拉到肩膀,特别实用。我们工作虽然辛苦,但是冯站长的关心给了我们坚持的动力。”陈贵说。
常年在一线工作,冯晓霞也得了不少职业病。拉起裤腿,记者看到冯晓霞的小腿肿胀。“每年最热的时候是病虫害高发的季节,也是咱们农技人最忙碌的时候。跑了这么多年,我得了日灼病,就是热毒。”冯晓霞说,每年8、9月份,她都会腿肿、舌头肿,严重的时候说话都很困难,走路需要拄着拐杖,但即便如此,她依然行走在田间地头,为了保障粮食安全默默付出。
来源:安徽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