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邱县位于安徽省西部、淮河中游南岸,鄂豫皖三省交界,县域面积3239平方公里,人口163.4万;国道105、328和济广高速、合周高速、长固高速在这里交汇;阜六铁路、规划中的沿淮铁路穿境而过;航空枢纽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距县城仅1小时车程;淮河航运通江达海,一个现代化立体交通网已经在这里形成。
优越的区位和交通优势,让霍邱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合肥六安同城化、上海--六安结对合作战略机遇发展的重要区域。
传承红色基因
霍邱,是英才辈出的灵秀之地。1919年,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陈独秀携霍邱籍夫人来这里传播新思想新文化,为霍邱近代史的书页上镌刻下红色的印记。百战将军陶勇、杨国夫,红色文学先驱蒋光慈,新中国文物事业奠基人王冶秋,红四方面军参谋长李特,以及“未名四杰”韦素园、台静农、李霁野、韦丛芜等诞生在这里。他们宛如星辰,无不折射出红色霍邱的无尚荣耀。曾经广袤无垠的城西湖农场,是毛主席“五七”指示的发源地,铸就了“顾全大局、迎难而上、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城西湖军垦精神。
工农融合发展
霍邱,是水草丰美的鱼米之乡,资源丰富,“地下有矿、地里有粮、地上有人。铁矿已探明储量25亿吨,远景储量35亿吨以上,位居全国第五、华东第一。优质小麦170万亩,水稻270万亩,粮食生产全国先进,总产全省第一。全县稻虾综合种养面积发展到85万亩,被授予“全国生态稻虾养殖第一县”。肉类和禽蛋产量居华东地区前列,是国家生猪调出大县。霍邱龙虾、霍邱麻黄鸡、霍邱鹅肥肝、霍寿黑猪、霍邱土鸡蛋、霍邱虾田米、霍邱芡实、霍邱柳编、临水酒等一批名特优新农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享誉大江南北。
立足资源优势,依托三大园区平台,霍邱积极做活特色经济、回归经济、合作经济三大经济,着力发展铁基新材料、先进制造、农副产品加工三大产业。
霍邱经济开发区瞄准优质钢材、磁性材料、粉末冶金等新兴领域,大力延链、补链、强链,强化龙头带动,已经成为长三角重要的钢铁产业基地、安徽铁基新材料特色产业集群。合肥高新区霍邱现代产业园深入融入合肥市主导产业体系,打造产城融合发展的科技新城。长集现代农业产业园,依托完整的产业体系、强大的物流配送和雄厚的原材料供应,抢抓精品预制菜产业发展新机遇,着力打造县域经济新增长极。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全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落户企业提供“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站式服务、一帮到底”的一条龙服务,为项目投资集聚发展“新动能”。
绘就宜居之城
霍邱,是一座城湖相依、宜业宜居的滨水之都。
千里长淮营造了霍邱三面环水、南拥沃原的佳境旺地。“世界第一坝,淮河第一闸”临淮岗工程雄贯百里。“天下第一古塘”水门塘,为楚国令尹孙叔敖所建,至今造福于民。城东湖日出,烟波浩渺;城西湖映月,碧荷扬花。河清湖秀、祥和安宁的环境,绘就出一幅城水相融的生态画卷。
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民生新貌,让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焕发着文明的光彩,传递出宜居宜业的幸福之美。
风劲帆满海天阔,乘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东风,霍邱正以开放博大的胸怀,向着辉煌的明天迈进,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镌刻下“霍邱力量”。